为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我校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与教学应用能力,由我校教务处牵头,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承办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实践平台——浙里数智工坊”专题教学活动于2025年9月29日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达内时代科技集团的技术专家团队进行全程讲解与指导,全校各院教师踊跃参与,现场学习交流气氛热烈。

活动伊始,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沈伟华为本次教学培训致开场辞。他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全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战略意义与育人目标,指出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培养学生具备AI通识素养及人机协同能力,是塑造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沈伟华强调,本次引进的实践平台是构建我校智慧教学新生态的重要一环,他希望各位教师能率先垂范,积极学习,将AI工具如臂使指地融入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与科研工作中,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随后,达内集团的技术专家但劲松通过线上平台,为在场教师带来了平台功能的详细解读。他首先系统演示了实践平台学生端清晰直观的操作界面与核心功能模块,展示了学生如何在该平台上完成从理论学习、模拟实验到项目开发的全流程学习。紧接着,但劲松重点介绍并实时演示了平台的实践案例之一——图像生成与处理。通过输入诸如“一幅充满未来感的校园图书馆”等富有创意的文本指令,平台迅速生成了多张风格迥异、细节丰富的图片,并现场进行了智能修图、风格转换等精细化操作,其高效与智能性令在场教师赞叹不已,激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本次培训的核心环节由达内的资深讲师负责,他聚焦于百度“扣子”平台,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由浅入深、步步紧扣的实战指导。首先,讲师以形象化的比喻,讲解了如何在扣子平台中创建一个工作流。他将工作流比作一条“AI自动化生产线”,将复杂任务拆解为一系列有序、自动化的步骤,这种可视化的编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教师们上手AI应用的门槛。随后,讲师通过一个最基础的文本处理与信息提取示例,逐一剖析了工作流中的触发器、AI模型、逻辑判断及输出等核心组件。他清晰地演示了数据如何在各个组件之间无缝流动与转换,将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直观、可视的操作流程,使教师们对工作流的底层逻辑与构建方法有了系统性认识。最后,讲师带领全体参训教师完成了一个极具实用性的“批量生成与处理图片”的完整案例。他从创建新工作流开始,一步步详细演示了如何设置变量参数、调用批量任务接口、并对生成的海量图片进行统一的尺寸调整与水印添加等后处理操作。整个讲解过程细致入微。
我院计算机系的老师们主动担任起“助教”的角色,在台下穿梭巡视,及时发现在实操环节遇到困难的老师,并进行“手把手”的个性化辅导,这种“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模式有效地保障了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紧跟节奏,成功完成了自己的首个AI批量创作案例,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本次教学活动组织周密、内容充实、注重实效,不仅深化了校教师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理解,更通过高强度实战训练显著提升了其AI工具的应用能力。活动由教学处牵头、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承办,充分体现了我院对教师发展与学生培养的高度重视与系统规划。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此类高水平培训活动,持续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教学新生态,为培养适应数智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审:闫莉莉 二审:王楚函 三审:沈伟华】
